長江委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
in 行業(yè)新聞 by 柯橋水務
研究實踐歷時50余年 累計經濟效益超10億
中國水利網站2016年1月9日訊 (記者 陳松平 通訊員 杜小鵬 張洪剛)1月8日,黨中央、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。長江委申報的“水工巖體特性評價與工程利用關鍵技術”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。
“水工巖體特性評價與工程利用關鍵技術”項目由長江科學院、長江設計院等單位共同完成。項目負責人、水利部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鄔愛清介紹,巖體介質是自然界最復雜的天然介質之一,具有不連續(xù)性、不均勻性、各向異性以及力學性質隨時間變化的本質特征。水工建筑物影響范圍內的巖體,其任何形式的失穩(wěn)與破壞,都將對工程造成重要甚至是災難性的影響。采用科學的手段認識巖體性能、最大限度地利用巖體的承載能力,是水利水電工程對巖石力學學科發(fā)展提出的重大需求。
自1962年以來,由長江科學院、長江設計院等單位組成的“水工巖體特性評價與工程利用關鍵技術”攻關團隊,以三峽等重大工程問題為導向,圍繞水工巖體特性的試驗與測試技術、工程巖體安全性能分析理論與方法、巖體質量評價方法與工程利用技術等三大方面的關鍵技術,進行了持續(xù)不斷的創(chuàng)新和實踐,形成了水工巖石力學理論及技術體系,推動了巖石力學科技進步。
項目成果鑒定為總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。已在三峽、隔河巖、水布埡、構皮灘和彭水等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中成功應用,解決了相關巖石力學關鍵技術問題,為這些重大工程成功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,累計經濟效益10.76億元。并推廣至其他水利水電、鐵路、公路、核電等多個領域的國內外200余個工程,其中有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(地區(qū))項目50余項,推動了水利水電行業(yè)及巖石力學領域的科技進步,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。
據(jù)了解,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之一,授予在技術研究、技術開發(fā)、技術創(chuàng)新、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,促進高新技術產業(yè)化,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、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(chuàng)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。
另悉,由長江委主要參與完成的“水庫大壩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”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。
來源:中國水利網站
作者: 陳松平 杜小鵬 張洪剛
責任編輯:鄭秀云